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给孩子排上口肌课!”
在恩启线下中心,总会接到“孩子能不能在这上’口肌训练’课程”的咨询。为什么“口肌课”会如此流行?让家长在报名言语课程的时候,要先问“口肌训练”?
言的形成是复杂的,孩子“口肌怎么样”只是“能开口说话”中的一个点,除了“口肌训练”,在言语干预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不要一味盯着孩子的“口肌”而忽视了其他。
而且,你真的了解“口肌训练”吗?家长不惜花费大量金钱与时间去给孩子排课,但谱系孩子都需要做“口肌训练”吗?单练“口肌”真的能让不会说话的孩子开口吗?
今天,是家庭言语干预系列的第10期内容,我们和恩启IDEA教研中心言语治疗组的老师们,聊聊“口肌训练”那些事儿。
不要盲目地带孩子做“口肌训练”
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大多数都是因为孩子到年龄了还不会说话,或者说不清楚,对于刚确诊的孩子家长来说,苦于“孩子无语言”,常常会陷入“只要训练口肌,孩子就会说话”、“口肌训练是万能的”这样的误区。
什么是“口肌训练”?
“口肌训练”的全称叫“口部运动治疗”或“口部肌肉定位治疗”,是利用触觉和本体感觉刺激技术,遵循运动技能发育原理,促进口部(下颌、唇、舌)的感知觉正常化,抑制口部异常运动模式,并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的治疗过程。是针对发音器官运动障碍,所加入的一些锻炼方式。
做了“口肌训练”,孩子就能开口说话了吗?
在要求孩子说话以前,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家长们最最关注的“孩子开口说话”的问题,其实关注的是孩子的口头语言,是语言中的一种。
“口头语言”的出现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好像只要嘴巴动一动就会出现,但其实形成的机制却很复杂。
首先,我们大脑中负责语言表达的区域会先去想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找到适合表达的字、词、句,然后再将这些内容形成正确的语法和语序。
然后,把这些形成好的语言代码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到负责唇、舌、下颌等这些口部器官及肌肉运动的区域,这些区域接收到从上级传递过来的信号后,也会产生神经冲动去支配口部器官以及肌肉。
最后口部器官及肌肉接收到这些信号,就会执行,从而将要表达的信息说出来,这才形成了口语。
所以,孩子能开口说话,并不是简单学会张张嘴就可以的,我们不能单纯地只是看看他的嘴巴能不能动,不要以为孩子的嘴巴动了就能说了,孩子能有意义地开口说需要建立在沟通动机、语言理解等基础上。
“口肌训练”主要针对发音器官运动障碍的训练,会对发音清晰度、吞咽喂养等方面的能力有一定辅助作用,需要与其他言语训练方案搭配进行,孩子的沟通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可忽视。
我的孩子需要做“口肌训练”吗?
不是所有“不会说话”或者“说不清楚”的孩子都需要做“口肌训练”。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当前口语应该发展到什么水平。
▶一般来说6-12个月的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会重复相同的音节如:ma-ma-ma、ba-ba-ba,然后逐渐将不同的音节连在一起;
▶大约1岁的时候,孩子会有意识地说出第一个词;
▶1-2岁的孩子能够使用部分声母和很多韵母,在说多音节词时往往会出现困难;
▶2-3岁的孩子能使用大多数声母,如:/b/、/p/、/d/、/t/、/g/、/k/、/j/、/q/、/x/、/h/、/f/、/m/、/n/等;
▶3-4岁的孩子虽然语音还是很不完美,但是爸爸妈妈几乎能听懂所有孩子的话,但是声母/z/、/c/、/s/、/zh/、/ch/、/sh/、/r/的使用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错误;
▶4-5岁的孩子能够正确使用绝大多数的声母和韵母,他人几乎能完全听懂孩子说的话。
所以,从发音上来看,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从开口说有意义的音到完全被人听得懂,大约需要4-5年的时间。如果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才开口说有意义的词语,家长希望通过“口肌训练”让孩子能说清楚,这既违反了孩子应有的发育规律,也没有什么必要。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仍存在问题,如果只强调言语清晰度,让孩子准确地发音,一方面耽误了孩子其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降低了“说”的兴致,进一步影响孩子其它能力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rfax.net/uncategorized/2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