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前二句写诗人回到家的时间及环境。"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峥嵘万状的火烧云,高高的贴在西方的天边,落日的光辉斜射在地面上。"赤云",即火烧云,表明此时已近黄昏。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此二句写诗人悲凉的心境。千里迢迢已是够劳累的了,一到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这境况好生萧条和凄凉。这就是战乱带来的惨状。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此二句写妻子见到亲人生还时的表情变化。是啊!兵荒马乱,音信全无,为之日夜担忧的亲人此时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为自己在做梦,直到确认眼前确实是自己的丈夫时,一家人又忍不住号啕大哭,这哭声既是惊喜,又饱含辛酸,让人百感交集,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怪"字和"惊"字生动地表现了普通老百姓在战乱中所特有的恐慌情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诗人由衷感叹,身逢乱世,生死是瞬间的事,战争中死了那么多人,自己能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偶然遂"和上句的"怪我在"相照应,其中蕴涵了诗人九死一生的坎坷遭遇。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此二句写邻居听到诗人生还的消息都前来看望的场面。左邻右舍站在墙头边,围观诗人一家团聚,表现了父老乡亲们的淳朴,他们倾听着诗人讲述一路上的遭遇,无不为之感慨叹息。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结尾二句进一步烘托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情绪。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若在梦里,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全诗含蓄而不隐晦,虽没有直接写战乱,可字字句句都在控诉"安史之乱"的罪恶,深切地表达了诗人伤心悯乱的情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rfax.net/shige/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