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小孩读唐诗,但是只知道内容,却不知何意,建议家长在让小孩记住唐诗内容的过程,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小孩理解内容。这样记忆得更久。内容陆续更新,欢迎收藏!

《山村咏怀》(宋)邵雍
一 去 二 三 里,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八 九 十 枝 花。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咏鹅》 (初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水,红 掌 拨 清 波。
白话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创作背景: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画》(宋)王维
远 看 山 有 色,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人 来 鸟 不 惊。
白话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文学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画 鸡 》(明)唐 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白话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创作背景:
《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白话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的来临,而写下此诗
《所 见 》(清)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yuè)。
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白话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此诗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句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作品鉴赏: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话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话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草》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
白话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绝句 》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话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咏 柳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白话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suō lì) 翁,独 钓 寒 江 雪。
白话译文: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rfax.net/shiciyiwen/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