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可以净化心灵,让我们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世界,提升自我境界,净化自我灵魂。而纯洁的心灵、向上的灵魂是我们这个匆忙而多欲的时代多么所需要的呀!
——题记

1,《死亡第二次浪漫地歌唱着》
作者/郑敏
当她的头发漆黑如夜
当她的肌肤如月下的雪野
当青春如桃花开遍了山坡
死亡,一个美丽而忧郁的少女
秋天来了,又去了
猩红的枫叶也失去它的灿烂
只剩下勇敢的树干,直指灰色天空
尘土占领了城市,街道是深冬
忽然她看见一个影子闪入
她的书屋,站在角落
等候黑夜的降临
她冷静的收好书籍信件
夜的静寂如母亲的注视
死亡,那纯洁的白衣裙
如生命的云片飘立在床前
那最华美的四马之车
她感到无限的宁静
无声胜有声,她的奉献
像秋天的麦束在田野列队
欢送一个单纯的灵魂归去

点评:郑敏,(1920—),福建 闽侯 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在 美国布朗大学 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昔日的九叶派诗人,绝大多数已作古,硕果仅存的一位就是女诗人郑敏。郑敏于西南联大读书时在冯至教授影响下踏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她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求着结合点,以哲学作为诗歌的底蕴,以人文的感情作为诗歌的经纬,把哲理和思辨融入形象,其沉思、宁静,既富于音乐的流动感又具有凝重的雕塑之美的诗歌启迪了不止一代读者的心智。
2,《我必须让自己慢下来》
在越来越快的生活面前
我必须让自己慢下来
以便仔细辨认和捡拾
那些不该被忽略被抛弃的东西
比如:一根从我的衣服里穿过的缝衣针
路边水洼里一朵正在散去的云
穷孩子眼睛里过早的忧郁
还有:行走在屠宰场的路上
那头健壮的牛仍认真地咀嚼草的余香
我远远地目送它
惜别我忠厚的朋友
我蒙难的朋友

点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大家都崇尚“快”,无论做什么事都想立竿见影、马上见到成效,对教育孩子更是如此。但什么都讲究快真的好吗?有时候,人的成长就像蜗牛爬行,需要慢慢来、一步一步来,不能太急于求成,越是快倒越是不好,越是起反作用。让自己慢下来,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质,体验到常人难以体验的日常细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们放慢脚步,闻一闻路边的花香,听一听林间的鸟叫和虫鸣,还有那溪水的欢唱。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生活中纯真的笑声,你会发现:慢生活才是我们内心最渴求和最喜爱的。
3,《错觉》
一条大河东去,无声无息
两岸所有的村庄都朝着相反的方向缓缓移动
阳光晃眼,花香欲滴
偶尔会有一阵风扯着一片云彩奔跑
某个夏日午后的野外,一个人是多余的
一个人应该是一棵树或者干脆是树上一直喑哑的蝉
四野茫茫,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
尖利的鸣叫
我感到大地猛然摇晃了一下
——万分之一秒的摇晃
随之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点评:有时,感觉人活于梦中,如同一个白日梦,一个梦游症患者,忘记了自己,自己消失了;忘记了周围,世界消失了。只有眼前的一切是真实存在的,或者眼前的一切也消失了,进入到了一种庄子所说的“坐忘”状态。仿佛历经了百世千年,看到了宇宙混沌初开的样子,世界万物都在初发和演化之中。这就是我们在精神恍惚时所最容易想到和体验到的——即人类意识中隐藏的潜意识错觉。
多年以前就幻想着自己变为一片叶子,或者叶子背面的一个小虫,就如同里尔克在其长诗《杜伊诺哀》中所表达的那样,把自己变为一颗植物,或者一阵风,在倾听完和凝视完所有的尘世之景、人间之事后,道出人生的真谛: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 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rfax.net/jinxiandaishici/212.html